晶片設計與未來臺灣計畫

永續共情的未來社會:全息互動的感官革命

團隊成員

主持人:劉育成,東吳大學社會系教授
共同主持人:宮保睿,實踐大學工設系副教授

計畫簡述

在2049年,人們就算是身處世界兩端,甚至是遠離地球的另一端,卻能透過全息互動技術進行互動。在此一邁向2049太空時代的藍圖中,本計畫旨在構築一個整合XR技術、全息投影互動技術、空間訊息定位與傳輸技術,以及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的未來世界。這個世界將這些尖端技術的結合,打造全新的沉浸式互動體驗場景,這種體驗將超越傳統的視覺與聽覺感知,擴展到更加全面的感官感受。

此外,全息投影互動技術的應用將使得人們即使身處世界的不同角落,也能進行如同面對面般真實與親密的溝通。想像一下,不論距離多遠,您的家人、朋友或同事都能透過全息影像,清晰立體地呈現在您面前,共同參與會議、慶祝活動,甚至共進晚餐。這將徹底改變我們的溝通方式,讓人際關係更加緊密。或者,在每一場展覽或展示間,所有物件都可以以虛實資訊疊加的方式來呈現,還可以與這些物件進行各種互動。這不僅能夠大大減少當前在策展或各種展覽中大量一次性材料之使用與浪費,還可以提供更多元化的體驗模式。在此計畫的推動下,未來的我們不僅能享受技術進步帶來的便利,更將在共感共生的理念下,與世界各地的人們建立更深層的情感聯繫,共同創造一個多元、互聯的後人類社會。

這些場景不僅展示全息互動技術在增進人際關係與社會凝聚力方面的潛力,也凸顯了其在促進包容性、多元化及社會福祉方面的重要作用。此外,結合空間訊息定位與傳輸技術,將用於精準地捕捉及傳輸互動數據,這不僅提高虛實之間互動的準確性,也為空間設計提供了另種切入點。在這些技術應用背後,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技術將用於智慧地分析使用者數據,從而提供更個性化與回饋性更強的互動體驗。這些技術的整合期待能夠不僅提高人們生活的品質,也促進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據此,本計畫將以3年為期,期待探索此一永續共情社會的技術裝置與可應用場景。這個裝置類似微型投影機或穿戴式投射裝置,例如全息投影無人機、建築嵌入式設備、XR隱形眼鏡,或者是穿戴式的全息投影裝置等,除了具備「可互動式的」真正全息投影功能之外,在實現互動功能上,也需配有對各項參數進行資料搜集與監測的感測器(sensors),例如使用者對全息投影圖像的動作感測、全息圖像彼此間的動作感測,以及AI演算法與AIoT連結人與技術的網絡,以便能夠實現虛實空間與資訊之間的整合及互動。

本計畫將以「推測設計」為方法,結合科技藝術工作坊與展覽,透過藝術思維及藝術家的創作,思考如何利用全息投影互動技術,創造一個全新的感官體驗世界,以提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共情能力。本計畫認為,全息互動技術作為一種突破性的溝通手段,提供了一個立體的、互動的平台,使人們可以超越物理空間的限制,實現彷彿面對面的真實互動。這種技術的應用不僅限於提升溝通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它能夠豐富人們的感官經驗,使溝通更加生動、直觀,從而促進情感的傳達與共情的形成。

備註

圖一:推測設計X全息投影工作坊
圖二:Podcast《異見聲室》頻道

其他

Podcast: 《異見聲室》數位永生系列

IG:
異見 (@dissent.0) • Instagram photos and videos